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首页
|
新闻图片
|
非新闻类图片
|
图片故事
|
档案图片
|
全部图片
|
关于我们
|
>
编辑电话:0991-88888888 技术电话:13910128997
图片信息 >>
编号:56255
图片尺寸:2712X4252
大小:3610KB/25270KB
作者:宋士敬
分类:新闻图片->住房·城乡建设
关键字:乌鲁木齐市西大桥 城市建设 公路交通运输 客运 桥梁 河滩路 乌鲁木齐河 中天大厦 红山 乌鲁木齐老市政府 老公交车 卡车 幼儿园小朋友 城市景观 乌鲁木齐市政府 刘天视
图片ID号:1279168880
图组ID号:13846
乌鲁木齐市西大桥的变迁
(11/15)
2015年01月14日 16:22:04
返回
图片说明:
上世纪60年代的西大桥。
组图说明:
西大桥的变迁史最早可追溯到1763年,当年,清政府在红山嘴南侧乌鲁木齐河上架起“虹桥”,因在城西,故称西大桥;1906年,又在“虹桥”的旧址上修建了“巩宁桥”,再到后来几毁几建,到1940年又在原址再次修建了石墩木面桥梁,直至1959年钢筋水泥桥落成,这座桥的基本规模方才形成,这也是乌鲁木齐首座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大桥。
西大桥由于其在防务、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我是1958年10月从上海来乌鲁木齐求学的,住在现在的光明路新疆教育学院,当时西大桥还是石墩木板桥,下面还有原木打的固定桩,上面是木头铺的五六米宽的桥面,周边都是农家平房,红山也是光秃秃的。”1月6日,72岁的刘天视老人在家中回忆着初来乌鲁木齐时看到的西大桥及周边环境。刘天视是乌鲁木齐市矿业系统退休干部。近20多年来,刘天视老人收集了130余幅乌鲁木齐地图,从1941年出版的《迪化市分区计划图》到最新版本的2012年版《乌鲁木齐城区地图》一应俱全。
“我记得来乌鲁木齐的第二年,西大桥就修成了钢筋混泥土的水泥桥。”提到对西大桥最深刻的印象,刘天视老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西大桥护桥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想都想不到,以前西大桥上有专职的护桥工,每天都戴着红袖标拿着小红旗指挥行人、疏导车辆,现在想起来还特别熟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相还比较奢侈,但逢年过节我都会省出点钱拍个照片给家里寄去,也算报个平安,外景照片基本都会选择在西大桥拍,但不是从西大桥拍红山,而是从桥上往光明路拍,因为西大桥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分界线,那时桥两边的生活差异还是很大的。”刘天视老人感慨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西大桥下形成了一个杂货市场,每天经过西大桥的人流量很大,80年代初,已经铺了沥青路面的西大桥还仅是单一的通行用桥,没有任何装饰和美化。当时的西大桥就是:“桥上尘土飞扬,桥下嘈杂吵闹。”1996年,西大桥进行大修后焕然一新,新修了铁栏杆,铺上了花砖,桥更宽了更美了!西大桥也早已成为乌鲁木齐发展的一张名片、一个窗口,外地人来乌鲁木齐都喜欢在西大桥上合张影留个念。
如今,西大桥下的河道早已变为穿城而过的河滩快速路,桥上桥下车流如织,而西大桥也由最初的木桥变成了现在双向8车道的现代化大桥,唯一不变的是西大桥仍是乌鲁木齐市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