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6162
    图片尺寸:1331X1884
    大小:612KB/3672KB
    作者:阿扎提
    分类:非新闻类图片->文化
    关键字:新疆 阿克苏地区 拜城县 民俗 赛里木赛乃木 舞蹈 音乐 表演 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
    图片ID号:1233704746
    图组ID号:956
赛里木赛乃木
(2/4)
2013年10月11日 21:25:19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2012年6月1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等民间艺人在果园里表演赛里木赛乃木。
组图说明:
  “赛里木赛乃木”的第六代传人阿皮子·阿克木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使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又重新回到了演艺舞台。
  
   赛里木赛乃木”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流传于乡村的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弹唱艺术形式,是古老的木卡姆的子曲。几个世纪以来,这种乐曲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广为传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赛里木赛乃木”全部唱完需6小时,由12个曲目、96个唱腔、300余首诗歌组成,是新疆最大的本土赛乃木。
  
   赛里木赛乃木主要以热瓦甫、弹拨尔、都塔尔、卡龙琴、艾介克等维吾尔族民族乐器弹唱,众多表演者群起舞蹈,引吭高歌,是最原始、最古老、最纯朴的民间唱腔流派表达形式,不同于和田赛乃木、喀什赛乃木、库车赛乃木。
   为更好地发掘这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使之得以传承和保护,拜城县积极探索保护民间文化的新思路,在本世纪初启动了“赛里木赛乃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为调动当地民间艺人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民间艺人的潜力,政府为民间艺人发放补贴,出台政策支持,使这一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重又回到了演艺舞台。
   目前,拜城县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已走访民间艺人500多人,收集民间故事147篇、民间诗歌8000多首、民间谚语10000多条,为 “赛里木赛乃木”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阿皮子·阿克木出生于“赛里木赛乃木”的传唱世家。8岁时就跟着祖父学唱“赛里木赛乃木”,12岁就能完整地唱出“赛里木赛乃木”。他已是“赛里木赛乃木”第六代传承人了。2004年,退休后的阿皮子·阿克木开始在民间进行搜集整理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辛苦工作,整理出了完整的“赛里木赛乃木”。为唱好原生态的音律,他克服心脏病的不适,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喉咙肿了,胳膊肿了,心脏病发作了,他也是吃点药就继续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赛里木赛乃木”歌舞团正式挂牌成立,64岁的阿皮子﹒阿克木担任团长。目前歌舞团有55名职工,其中18人享受财政特殊补贴。
   “赛里木赛乃木”来源于百姓生活, 通过讲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如奇美的爱情故事、公主和王子、地主老财和贫民的故事等,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