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69456
    图片尺寸:2100X4032
    大小:4191KB/25146KB
    作者:谢龙
    分类:新闻图片->农林牧渔
    关键字:昌吉回族自治州 土地承包 土地使用证 土地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农民 王洛宾 西部歌王
    图片ID号:1286580461
    图组ID号:17038
从“共同贫穷”到“越过越好
(5/8)
2015年03月23日 12:35:00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新疆日报1984年“我区三十二万八千多土地承包户喜领土地使用证”
组图说明:
  □本报记者高娃通讯员马晓颖
   1984年对于新疆农民乃至全国农民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此被确立为中国农村一项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制度。根据中央精神,新疆积极开展第一轮土地承包工作,截至1986年2月,已有32.8万余户农民喜领农村土地使用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986年4月2日《新疆日报》报道,见上图)
   一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就是我们的‘定心丸’”。春耕在即,站在一片辽阔的田野上,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彪感慨万千。3月18日,面对本报记者,他激动地回忆起初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时的情形。30多年前的往事,在他的记忆中竟仿佛昨日。
   1984年的秋天,马彪和家人正吃早饭,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通知各户去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听到广播,马彪的父亲放下碗筷就出门了,半晌后回家,一进门就从怀里掏出个红色的小本儿,乐呵呵地说:“咱家分了78亩地,这就是‘地契’”,说完就把本子包好锁在了箱底,珍宝一样藏了起来。
   “父亲说的‘地契’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那一年我22岁,有了自己的口粮田。”马彪说。其实,刚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时,除了高兴,马彪和村民们还有些担忧。当时,幸福村还被称作向阳公社,大家习惯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全民公有制,习惯了吃大锅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的“大包干”,但对新疆农民来说,这一切还很陌生。
   “‘大包干’之前一人出工一天给计8个工分,每天磨到12点多才下地,上工也不好好干活儿,‘磨洋工’耗时间。反正干多干少都一样,谁都没有干劲儿。月底公社给每人发19公斤的玉米面当口粮,年底发3公斤清油。买布要用布票,就算有布票也没闲钱买新衣服,家里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完小的穿,补丁摞补丁。”马彪回忆道,“现在想起来,那叫共同贫穷。”
   二
   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们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干好干坏不一样了。“大家天不亮就下地,天黑还不收工,都铆足了劲儿干活。一年下来,我家吃喝不愁不说,第一次有了1000多元的‘巨款’。”马彪笑着说。
   1984年,我区开始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后,很多农民都像马彪一样干劲倍增。这一点从农民们积肥、施肥的积极性中就可看得出来。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1986年1月底共积肥15亿斤,比上一年同期增加87%。在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较早的阜康市九运街镇九运村。1985年,农民种苜蓿和其他绿肥950亩,比上年增加了48%。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后,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1993年中央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开始,马彪家箱子里锁着的“红本儿”换了“绿本儿”,土地承包期限又延长了30年。跟父亲一样,现在的马彪也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当宝贝,小心翼翼地存放了起来。
   三
   从2004年开始,国家先后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2006年,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终结。一加一减,新疆农民和全国农民一样,得到了巨大实惠。
   近年来,农村生产经营方式也从原来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慢慢转向了土地流转。马彪先后购买了大马力拖拉机、播种机,还承包了700多亩地。规模化生产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同时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增收。马彪种玉米、番茄,收入年年增加。2014年,马彪家一年的纯收入超过了45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些年,马彪总会时不时地拿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看一看,“有这个‘绿本儿’握在手里,心里才踏实。”马彪说。
  左上图为:马彪1998年领取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