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137005
    图片尺寸:2176X4084
    大小:3692KB/25844KB
    作者:阿扎提·玉素甫江
    分类:新闻图片->人物
    关键字:李浩
    图片ID号:13657192323
    图组ID号:30767
忠诚的力量
(1/4)
2017年06月01日 13:13:51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李浩的妻子和女儿来戈壁深处的军营探亲(2017年5月23日摄)。短暂的相聚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刻。
组图说明:
  忠诚的力量
  ——记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上)
  我国空军无人机领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李浩。
  今年是李浩军人生涯的第37个年头。他经历过5次重大转折和考验,每一次,他都勇于迎接挑战,敢于超越自我。他的生命在坚持不懈的奋进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是什么力量让54岁的李浩一次次冲破生命极限,在变革的大风大浪中勇立潮头?
  是忠诚。
  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强国强军的梦想,是李浩始终不变的初心。怀着一颗忠诚的心,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无论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他的脚步。
  □本报记者/鲁焰
  听党指挥,家国情怀铸斗志
  李浩的飞行员生涯里,有过数不清的赫赫功绩。
  李浩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8年被授予空军飞行人员银质荣誉奖章,2014年因在无人机飞行训练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被空军表彰为“双学”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全军“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他现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一级飞行员),空军大校军衔。
  在李浩的飞行事业里,有淬炼成钢的疼痛,有飞上蓝天的欣喜,有生死时速的挑战,也有屡立战功的荣耀。
  1981年7月,李浩过五关斩六将,凭借着天赋与勤奋,考入空军飞行学院航空飞行专业,1985年入党。他飞过歼-5、歼-6、歼-7、歼-8等很多机型,飞行3000多个小时,多次经历生死考验。
  无论身在何处,处于什么岗位,他始终怀着一颗对党无比忠诚的赤子之心,以强军为主业,为兴军尽职责,在转隶调动、改飞机型、进退走留等重大人生关口,自觉听从指挥,绝对服从安排,不改军人忠诚本色。
  在李浩的人生历程里,经历过不少重大抉择。
  2010年,他在空军某“王牌师”飞行30年即将到龄停飞,地方某航空公司以高薪聘请他。当时,为推进新质战斗力建设需要,空军正选调无人机飞行员。何去何从,李浩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作出了让战友和家人惊讶的决定:选择做无人机飞行员。
  好不容易盼到李浩停飞,妻子十分不理解:“提心吊胆一辈子,眼看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怎么又要只身一人远走他乡?”
  李浩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谁不想每天陪在家人身边呢?
  那天晚上,李浩与妻子聊到深夜。无人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他30年的飞行经验,现在刚好能够派上用场,如果现在不往前冲,军人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妻子最终理解了他的抉择,支持他再踏征程。
  面对很多种选择,李浩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2011年春节刚过,李浩告别了亲人、战友和生活了20多年的黑土地,成为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一年后又调入某型无人机团改装察打一体无人机,三年后随部队转隶。2014年,在新组建某无人机部队时,李浩再次成为选调最佳人选。
  接到通知时,他正在西北参加某大型综合演习。这是李浩面对的第五次转隶,而且是驻地自然环境最差的一次。
  怕李浩想不通,部队领导本想做李浩思想工作,没想到李浩表态毅然决然:“没问题,让我去哪儿就去哪儿,只要组织上需要我飞,我就一门心思飞下去!”
  从内地转到边疆、从空中转到地面、从座舱转到方舱、从舵杆转到键盘,他始终以对党和军队的赤胆忠诚、对强军兴军的热烈渴求、对飞行事业的深沉挚爱,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忘初心,党叫干啥就干啥,交出了一份强军报国的忠诚答卷。
  听党指挥,服从组织,李浩浑身充满了斗志。
  赤胆雄心,不辱使命创辉煌
  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亮茫茫戈壁,初夏的机场依旧透着寒凉。身着飞行服的李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飞行前准备,这是他从有人机改装无人机的第7个年头,早已习惯在方舱里看着数据驾驶战机。
  个头不高的李浩,身姿矫健,行走如风,常年锻炼使他保持着飞行员的标准身材,执着的眼神充满坚毅果敢,少许皱纹的脸庞依然透出英俊。担任无人机飞行员遇到的各种挑战,让他越发增添了斗志与冲劲。
  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制敌于方舱之中,杀敌于千里之外”呢?面对无人机这一新领域,李浩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挑战,啃下无人机这块硬骨头。
  作为强国强军的一个重要领域,李浩觉得成为我国第一批无人机飞行员备感荣耀,他也暗暗下定决心,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这一艰巨任务。
  选择无人机飞行,是他无悔的选择。他告诉自己:从当上飞行员那天起,接受的就是“必须听党指挥”的教育。对于军人来说,服从命令听指挥,就没啥可说的。
  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甘愿当无人机事业的一片瓦、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能够继续飞行,能够在改革强军大潮中奋力前行,于李浩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
  2015年初,一次飞机落地检查,机务人员发现尾翼控制出现异常。为了尽早找到原因,早点排除故障,在刚刚执行飞行任务近3个小时的情况下,李浩顾不上休息吃饭,带着大家一起看回放、深挖故障,3个多小时过去了,却没发现任何异常。
  “一定是我们漏掉了,再看一遍。”李浩眼睛一眨不眨,紧盯数据变化。
  “就是这里,找到了!快暂停,回放。”李浩的声音让大家一阵欣喜,赶忙在数据上做记录。李浩带人冲进了链路数据柜,打着手电一个一个机箱巡查,终于在终端接口发现机械故障,并抢修成功。
  此刻,一直蹲在地上找接口的李浩,一起身突然间便晕了过去,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冒了出来,他已经一整天滴水粒米未进……
  对于李浩而言,对党的绝对忠诚,并不需要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那是心中重若千钧的承诺,更是行动上不折不扣的自觉。
  “李浩一路西行,立起了‘第一茬人’的好样子。”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某部政治委员胡斌这样评价李浩,“李浩也是种子,在无人机领域开花、结果。当然,‘第一茬人’不仅是个体的李浩,更是在历次军队编制体制调整进程中‘李浩们’的集合。”
  李浩的同事、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某部领航测控科科长王强红感慨地说:“李浩就是我们的方向标,他摈弃私心杂念,目标始终如一。”
  的确,“李浩们”这一群体书写创业史的过程,更是被历史赋予的角色符号、信仰与忠诚铸就的精神地标。
  能够为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倾尽所有,是何其幸福!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军人,军人的脉搏应始终与时代与国家与党同频共振,党指引的方向永远是军人战斗的方向。
  这是李浩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此刻,飞行结束,眼望戈壁夜空上的点点繁星,李浩自豪地说:“是我们军人的脊梁撑起了这片美丽的天空。”
  
  英雄的底色
  ——记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下)
  铁血柔情,展现了李浩的英雄底色。
  对事业,他执着勇进,不惧艰险;对同事,他如春风拂面,关爱有加;对父母及岳父母,他感恩孝敬,尽心尽责;他与妻子相濡以沫,对女儿呵护备至。事业的奋进与荣誉,人间的深情与厚意,成就了李浩的丰富人生。
  □本报记者/鲁焰
  天性纯真的“飞天小子”
  “飞天小子”是李浩给自己起的网名,同事们也从中看到李浩身上纯真的天性。在同事眼里,李浩既是有着无数荣誉光环的标杆,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也是他们亲切的兄长,是他们最耐心的老师。
  从单位领导到普通战士,从工厂专家到兄弟单位战友,都尊称李浩为“李老师”。
  “每次听到别人这样喊我,心里就会一热。”李浩深刻地体会到,这暖流是激情,更是责任。
  作为首批改装无人机飞行员,李浩要带教徒弟,他希望这些无人机部队建设的种子比他学得更好、更精,所以工作中对他们要求也很严格。带教实装操作时,他都会从头盯到尾,生怕出一点错。
  他深知,无人机更注重团结协作,而不是单打独斗。作为一名功勋飞行员,他从不摆架子,与同事团结协作,传授知识不厌其烦。
  陆冬辉已经师从李浩三个月了。作为一名曾经获得“金头盔”称号的有人机飞行员,他告诉记者:“在无人机领域我还是‘小白’,无人机飞行技术都是李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
  李浩待人亲和,平时休息的时候他会对徒弟说:“来吧,我给你们炒几个菜吃。”他也可以为一个问题和徒弟争论很长时间。
  “我接触的第一个飞行员是李浩,他对我工作帮助很大。”同事杜继永是个博士,他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2014年11月,天气很冷,刚下过雪,他有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苦思冥想没有答案,当他有些顾虑地打电话给李浩,李浩立即详细给他解答。放下电话没过多久,杜继永没想到的是,李浩干脆又来到他宿舍进行指导,直到他弄懂为止。
  29岁的应侠,是李浩带的第一批徒弟之一,如今已经可以单飞,也可以任教了。刚开始,应侠从有人机转无人机,从空中到地面,飞行的感知能力没有了,面对无人机心里没有底,不知该从哪里入手。李浩就形象地教给他无人机领域的知识,教他如何通过屏幕苍白的数字想象飞机。只要他有问题,李浩“啪啪”两下就翻到书中的那一页,给应侠讲解。这让应侠很震惊,李浩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勤奋读书的劲头,成为他学习的榜样。
  5月18日,应侠感慨地告诉记者:“昨天晚上,我们11点结束飞行后,遇到了一个问题,李老师就又去方舱回放视频,一直看到凌晨2点才回来休息。”
  在李浩的引领下,应侠对无人机飞行的热爱也日益增长,他告诉记者:“我们年轻人看到他奋进的身影,都会受到激励和鼓舞。”
  转飞无人机,李浩选择了最难的路。同事们看到他头发白了不少,稀疏了不少,抽烟一根接一根。
  李浩的同事和领导朱秋平说:“李浩对飞行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已经融入到了骨子里。他多年如一日,用生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
  年轻的无人机飞行员陈永超是李浩带教的第一个徒弟。最近一年来,陈永超发现李老师走路越来越急,说话越来越快,甚至已经提前学完了新机型的全部理论。李浩坦言:“我心里着急啊,我还想着赶在退休前再飞一种新机型呢!”
  没人知道李浩到底在无人机事业上倾注了多少爱,他们却真真切切地看到他吃了多少苦。
  “是雄鹰就让他翱翔蓝天”
  每一个飞行员心里,都有一个翱翔蓝天的雄鹰之梦。然而很多时候,一名军人的大爱,需要父母妻儿整个家庭来背负。
  李浩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家人在身后的支持与奉献。
  2012年,母亲病危,李浩正在外执行任务,电话里那句“等儿子任务结束就回去看您”竟成了他与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经常在外执行任务,陪伴父母的日子少之又少,李浩经常会疼惜父母突然之间就老了,甚至快得来不及多说几句话……
  李浩的家庭面临很多困难,父亲身患膀胱癌,岳母股骨头坏死并伴有糖尿病长期卧床,照顾老人、抚养女儿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张素娟一个人身上。
  5月18日,妻子张素娟和女儿来看他了。
  张素娟嫁给李浩时,就明白她嫁给一位空军飞行员所要担负的重任。国家一步步培养起来的优秀飞行员,既有她作为妻子的荣誉感,也需要有站在他身后当好贤内助、无怨无悔奉献的思想准备。
  “李浩职业的特殊性也让我感到他对国家很重要,是骏马就应该让他在草原上驰骋,是雄鹰就应该让他在蓝天翱翔。”她的话语饱含一种情怀,一种挚热情感。
  作为军嫂,张素娟承担起了丈夫不在家所遇到的各种艰难与辛劳。每次和丈夫通电话,她怕丈夫飞行时走神,就报喜不报忧。热水器坏了,她自己爬到屋顶修好;暖气片漏水,她自己推着自行车买来新的换上……
  “爱一个人就要成全一个人,李浩是我一生的骄傲。”张素娟并不避讳她曾经也羡慕别人夫妻之间朝夕相处的生活,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她越来越领会到那种小情小爱是不能与大爱相比的。
  聚少离多的夫妻生活里,也有浪漫和甜蜜。年轻时没有手机,李浩偶尔回家来,就会陪伴妻子一起看通宵电影,一起唱唱歌……后来有手机了,就用手机传递情感。在老夫老妻的平淡语言里,张素娟也能够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关心。
  李浩的女儿名叫李斯特。谈起父亲,她一脸灿烂。“小时候,只要爸爸回来,就会陪我去游乐园。虽然我的家长会爸爸很少能参加,但是爸爸给我精神上的东西很多,我对他的职业也很理解。我很骄傲有一个当飞行员的爸爸。”
  从27岁的李斯特身上,记者能感受到她是在一个家庭温馨的氛围里长大的孩子,父母给予她的都是正能量的熏陶。李浩认准一件事永不回头的执着,以及他的善良和孝顺,都深深影响着女儿。
  “爸爸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要像我爸爸一样坚持我想做的事情。”父亲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也激励着女儿青春的脚步。
  李浩前一天晚上忙工作只睡了两个小时,但看见妻子、女儿来看他,特别欣喜。他特意买了金黄的杏子、红艳的樱桃。他笑眯眯地一边拿起一颗樱桃放进女儿的嘴里,一边对记者说:“我女儿还给我买了生日礼物呢!”
  “我父亲是外人眼里的汉子,在我眼里却是很温柔的人。我长大了,爸爸现在需要我去关爱,希望他平安快乐。”李斯特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这件生日礼物是一把剃须刀,女儿还写了一封信:“我的老李,这是你闺女挣钱后给你买的第一份礼物。以后,你每一年的生日礼物,都包在你闺女身上了。少抽烟,多刮胡子,干干净净,健健康康。你的小闺女。”
  每每看这封信,李浩的心里就荡漾起幸福的浪花。作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李浩热爱事业,也同样热爱家庭,爱他的妻子和女儿。他总是天天问候家人,关注天气情况,叮嘱妻子女儿带上伞,穿好外套。只要休假回家,他就会抢着拖地,给家人做自己的拿手菜:红烧鱼、牛排、酸菜、灌腊肠……
  既有家国情怀,也有儿女情长,李浩,这样一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铮铮硬汉,也是亲友家人面前情深意长的好男人。
  现在,他们一家三口的微信群,常常出现三个人在三个地方的照片,虽然人不在一个地方,但心始终紧紧相依在一起。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