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185614
    图片尺寸:2251X3376
    大小:622KB/4354KB
    作者:新疆图片总汇
    分类:新闻图片->工业·能源
    关键字:气化南疆工程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 天然气 煤改气 使用天然气做饭 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 脱贫攻坚 惠民工程
    图片ID号:14895331962
    图组ID号:46523
430万群众生产生活变了样
(2/3)
2020年10月12日 20:01:58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农民在厨房使用天然气做饭。□图片由塔里木油田提供
组图说明: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
  430万群众生产生活变了样
  □本报全媒体记者/马伊宁
  喀什市民艾吾斯丁·约麦尔美好的一天,是从使用天然气开始的。
  10月10日清晨,吃完用天然气做好的早餐,艾吾斯丁开着双燃料出租车出门“揽活儿”。有了天然气,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做饭、洗澡、取暖……全靠天然气。这位土生土长的喀什市民是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430万受益者中的一个。
  
  截至当天,中国石油援疆“一号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7年间向和田、喀什等地输送天然气达82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13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57万吨,为南疆各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让沿线百姓享受“不冒烟柴火”带来的温暖生活。
  
  天然气入村
  
  开启幸福新生活
  
  如今的喀什市乃则巴格镇尤喀克喀孜热克村,纵横有致的天然气管道已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村民乃吉瓦·阿布都克热木家砖混结构的安居房内,水、电、暖、天然气一应俱全。
  
  尤喀克喀孜热克村是深度贫困村,2016年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现在,一提起天然气,乃吉瓦就赞不绝口:“以前都羡慕城里人能用天然气烧水做饭。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壁挂炉、燃气灶,既方便,还省钱!”
  长期以来,塔里木盆地周围城乡居民主要以柴草、煤炭为生活燃料。为解决南疆百姓用气问题,1998年6月,开始实施“气化南疆”工程。2010年7月,中石油援疆“一号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担负向和田、喀什等四地州供气重任,成为“气化南疆”工程的延续和拓展。2013年8月,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短短几年时间,大北支线、阿瓦提支线、乌什支线等多条输气管道相继建成,管网长度已从投产时的2100公里扩增到目前的3028公里,在盆地周缘形成环形覆盖,为决战脱贫攻坚送上“致富气”。
  乌恰县黑孜苇乡康什维尔村是一个移民搬迁安置村。7年前,随着天然气利民工程的深入推进,搬进安居房的152户农牧民同步用上了天然气。“这是不冒烟的柴火。”用惯了柴火的依沙克·居马如此赞美天然气。
  就是这“不冒烟的柴火”把农牧民从砍柴拾牛粪的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开始全身心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农牧民家庭收入、村集体收入都有了大幅增加。2018年底,康什维尔村实现整村脱贫。
  得益于塔里木油田带来的“福气”,南疆各地加快天然气普及,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主力气田——和田河气田,目前已向和田市、墨玉县等新疆南部县市累计供应天然气超过30亿立方米,不仅使当地居民从“柴煤时代”步入“清洁能源时代”,成为南疆贫困县脱贫致富的“绿色引擎”,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搭上能源快车
  带动产业发展
  用天然气当招牌吸引投资,紫金矿业、阿米娜、远东陶瓷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入驻南疆,成为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依托塔里木油田阿克莫木气田的开发,乌恰县搭上天然气能源快车,农产品加工、能源矿产开发、民族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实现向乌恰县工业园区专项供气,促成紫金矿业落地乌恰县,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有效地拉动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今年6月30日,新疆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10万吨/年锌冶炼项目焙烧炉点火圆满成功,项目正式拉开试车投产序幕。据新疆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钦先说,紫金矿业入驻乌恰县以来,通过开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双驱模式,解决了当地80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北部产业园区阿米娜食品加工厂车间内,随着蓝色火焰跳动,一包包方便面正从新式天然气烘干机中输向包装流水线。厂房外错落有致的鹅黄色天然气管道正是“福气”的标志。厂长张斌说:“现在天然气管道直接通到工厂,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消防、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等方面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随着天然气输送到千家万户,和田市成为新疆第一个天然气整体集中供暖的城市。从乡镇到农村,当地每年天然气入户数以上万户速度增长,十多万户居民受益。
  丰富的油气资源,吸引着一批批与天然气相关的化工企业前来投资。如今的南疆大地,环塔里木盆地形成一个围绕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大市场,崛起了一座座石油石化新城。
  提速管网建设
  惠民“底气”更足
  “这几年用天然气省了好多钱。”10月9日,家住墨玉县同心嘉园小区的阿瓦妮沙汗·吉力力说,未通天然气之前,他们家冬天烧煤取暖要花掉近3500元,而使用天然气,用不了2000元。
  如今,南疆各地州天然气支干线管网基本形成全覆盖,各族群众采暖用上壁挂炉,做饭用上天然气,沿线地区的经济日益繁荣,百姓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一个个现代化的新农村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生机和活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然气在喀什地区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提升到25%,且每年以3%的比例递增。在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几乎所有的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改装烧天然气。天然气不但为各地百姓带来了实惠,而且保护了当地脆弱的生态植被,绿洲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有力推进了“西气西用”。塔里木油田加快多条输气管道联络线建设,使西气东输和南疆天然气利民管网之间实现互通互联、互输互补,极大提升了供配气调控能力,极大缓解了冬季供气不足压力。
  截至目前,南疆430万各族老百姓用上清洁天然气,塔里木油田供气点由18个增至55个,累计供气量超380亿立方米,用户以每月数千户的规模持续增长,年供气量已增至40亿立方米,占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年总量的近七分之一。
  南疆天然气充足的供应“底气”源于塔里木油田对盆地内油气勘探的不断突破。目前,塔里木油田已具备年生产天然气280亿立方米的规模能力。
  9月6日至7日,南疆利民天然气管网28号阀室、1团末站和3团末站先后顺利投产,预计日供气量增加1.4万立方米。3个供气点投产后,直接惠及周边2万多名各族群众。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