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61846
    图片尺寸:824X1604
    大小:559KB/3913KB
    作者:樊矫健
    分类:新闻图片->社会
    关键字:辉煌60年新疆故事 图说 镜头中的60年 兵团第八师原石河子市 石河子市城市建设 石河子市城市景观 住房建设 军垦 屯垦戍边 纺织工业 农业 棉花种植 见证者樊矫健
    图片ID号:1282775288
    图组ID号:15088
石河子:亘古荒原变绿洲
(10/10)
2015年02月13日 13:57:01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2014年9月17日,143团釆棉机釆收棉花。王仁斯摄
组图说明:
  军垦人的精神殿堂
   1953年,我作为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纪录片摄制人员,从北京乘火车到兰州,再坐汽车辗转十几天抵达石河子执行一项拍摄任务——拍摄二十二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首次在北疆地区大面积种植棉花成功的新闻纪录片。那年我22岁。
   当时石河子市的城市规划蓝图建设还刚刚起步。站在“城市”里唯一的一幢二层楼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荒草和乱石,低矮的地窝子散布其间。一条条通向远方的土路上已经竖起了路标,手指粗细的小树苗伴随着道路延伸开来。
   我们摄制组每天都伴着嘹亮的歌声起床、洗漱,又伴着歌声入睡,那歌声来自屯垦戍边的战士们。战士们每天披星戴月,唱着歌儿下地干活、唱着歌儿收工,那歌声让人热血沸腾。我至今还记得歌词:劳动的歌声漫山遍野,劳动的热情高又高……
   1958年我随十万官兵转业到北大荒,后又分配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拍摄开荒的纪录片,开荒停止后在国家农垦部待命。我心中想的依然是那广阔无比、热火朝天的新疆,我向农垦部王震部长提出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请求后,被分配到了当年拍摄纪录片的石河子农八师宣传科工作,主要工作是拍摄新闻图片。
   再次来到日思夜想的石河子,记忆中的大地蓝图已变成一座工厂林立、道路纵横、郁郁葱葱的新兴城市。有著名诗人艾青那首诗歌《年轻的城》为证:“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你说它是城市╱却有田园风光╱你说它是乡村╱却有许多工厂……”尤其让我感动的是这里的人们是如此友善,让我大有游子归家的感觉。我整天骑着自行车,用图片记录这个飞速成长的土地的角角落落。后来我虽调入新疆画报社任摄影记者,但目光一直未离开这座城市。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座城市的建设开始关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一座座花团锦簇的公园,市民们也有了打球健身的场所。改革开放后,石河子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成为现代化园林式城市。每年的7、8、9三个月,是石河子的旅游高峰期。来自五大洲四大洋成千上万名游客和贵宾在石河子游览观光、考察访问。截至2014年,石河子已经举办了八届桃花节,石河子市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区也成为全疆第一流的农业观光园。如今的石河子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棉花、小麦、瓜果质优产量高,在全国家喻户晓;石河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带动全兵团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加速器”。
   2014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一位70多岁的居民郭正芳,她也是一名老军垦,两个儿子都在乌鲁木齐市工作。儿子们想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老人执意不肯。我理解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情感,这里是他们为之奉献终身的热土,更是军垦人神圣的精神殿堂。
  □樊矫健口述本报记者于雷整理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