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80768
    图片尺寸:1536X2048
    大小:433KB/2598KB
    作者:俞涛
    分类:新闻图片->人物
    关键字:祝向民 水利事业 新疆水利事业 王铁男 登山运动 博格达峰
    图片ID号:1297899887
    图组ID号:19157
《大爱铸水魂》及《王铁男,风雪中登顶博格达峰》
(3/6)
2015年07月14日 16:28:36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祝向民在工作中(左一)。俞涛摄
组图说明:
  文:师巧梅 俞涛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新疆搞了一辈子的水利工作,积累了很多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但老天不眷顾我,没能好好用上啊!”这是祝向民,一位终生献身新疆水利、一个身患肺癌晚期的病人流着泪向看望他的同志们表达的最后心愿。
   祝向民一生与水利结缘,踏荒漠、进峡谷,走遍了天山南北、塔河两岸。他主持完成了塔里木河、叶尔羌河的两大河流的流域规划,亲自指挥了两大河流的治理与建设。如今叶尔羌河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碧水荡漾,两岸植物重焕生机,他却永远离开了这块他所挚爱的土地。
   2012年12月11日上午,自治区水利厅在乌鲁木齐殡仪馆为原水利厅副厅长、塔管局局长祝向民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祝向民走了, 但他在新疆特别是南疆百姓心中立起了一座座水利丰碑。
   “这就是新疆的都江堰”(小标)
   “ 建一个工程,就要立一座丰碑。若建一个豆腐渣工程,你就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这是祝向民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
   出生扬州的祝向民,1967年7月从石河子大学农田水利专业毕业后,毅然放弃留在兵团司令部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塔里木河的源流叶尔羌河流域工作,先后任叶尔羌河流域管理处处长、喀什行署党组成员、行署副专员,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塔管局局长。
  叶尔羌河水资源丰沛,流域广袤,是新疆最大的灌区。流域内各族劳动人民既饱尝了叶尔羌河赋予的甘甜和喜悦,又历尽了洪水、干旱、盐碱、风沙带来的磨难和艰辛,叶河的治理始终是喀什地委的一块心病。
   “没有渠系的工程化,就没有管理的科学化。”这是祝向民多年实践得出的治河理念。在叶河工作期间,他带领一帮人潜心研究叶河流域规划,进行喀群引水枢纽设计。喀群引水枢纽工程1986年建成,这项仅投资3300万元的工程采取“费尔干式”设计,使叶河水枯水期走渠道、洪水期走河道,减少了渠道损失,结束了当地农牧民每年花大量人力财力堵坝引水的历史,奠定了叶尔羌河成为我国大型灌区的基础,被国家评为水利工程铜质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看了感叹地说:“这就是新疆的都江堰啊!”
   缺少资金,是治理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祝向民在全疆率先将世行贷款引进叶河项目。世行项目官员在喀群一级水电站竣工典礼上说:“这个水电站能建成发电,你们首先要感谢的人应该是祝向民先生,他的工作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动。”喀群一级水电站的完成,在解决了叶河流域人民的用电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叶河2亿地下水的开发21000千瓦的能源问题。
   这是一首绿色颂歌(小标)
   作为塔河近期综合治理的指挥官,祝向民受命之时也是塔河步入危难之时。
   曾经碧浪滚滚、创造过楼兰古城辉煌的塔里木河,至上世际70年代末,却病入膏肓,干流大西海子以下363公里河道断流,尾闾台特玛湖干涸,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呈合拢趋势,生活在下游的数十万各族群众面临着被风沙逐出家园的困境。
   祝向民主持并参与了塔里木河科学考察,在此基础上主持并参加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报告经2001年第95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国务院批复投资107亿元资金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塔里木河有救了!我们只有勤奋工作,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祝向民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誓言。
   当时,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恶化趋势非常严重,如不采取应急措施,就有可能因为治理工程和效益发挥的滞后致使现有植被继续死亡。怎么办?祝向民同志带领一班人深入塔河沿线实地调查后,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水利部上报了《关于从博斯腾湖扬水置换农二师大西海子水库部分高矿化度水,用以挽救下游绿色走廊的意见》,这一意见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水利部的重视和赞同。
   2000年5月14日,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泄洪闸启动了,一股雪白的水流从闸下喷涌而出,奔泻而去,渴盼已久的人们一片欢呼……
   从2000年起,利用开都河来水偏丰、博斯腾湖持续高水位的有利时机,自治区连续多次成功实施了向塔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塔河尾闾台特玛湖最大形成了200余平方公里的湖面,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近30年的历史,挽救了濒临毁灭的绿色走廊,为塔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高度称赞:这是一首绿色的颂歌,值得大书特书。
   塔河综合治理工程在祝向民和塔管局的同志们精心组织和夜以继日的艰苦努力下全面展开,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祝向民还率领大家修订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实施限额用水和非汛期水量统一调度,开征塔河干流水费,兴建数字塔河工程……多措并举,为今天的塔河流域水利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两袖清风的官儿(小标)
   当了大半辈子的“官”,朱向民没有收过礼,没有谋过私利。走进祝向民的家,恍若走进了“老照片“:两张木板床、一套旧沙发、两个旧书柜,还有一张三合板的折叠饭桌,最抢眼的是客厅里一台25英寸的电视机,还是大女儿给买的。
   1998年初,喀什地区开始搞房改,祝向民也分了一套,要交5.4万元。然而,祝向民并没有流露出想象中的喜悦表情。原来,两个女儿上大学,爱人身体又不好,加上祝向民经常接济一些有困难的同事,家里只有2?4万元的存款。祝向民只好让秘书小余帮他到银行去办理了3万元的贷款。“一个副专员买一套5.4万元的房子需要贷款,不会是在作秀吧?”银行副行长简直不敢相信。他不知道,就这3万元贷款,祝向民还了3年。
   对于一个手握权力的共产党人来说,这份清贫,让人们看到了他的高尚品德。2004年,祝向民去南京参加学习班时,有一家施工单位给他送了一个普通的公文包,晚上祝向民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着好几沓百元人民币,当即生气地打电话给纪检委的侯家旭书记说了此事,并说:“我们的工程坚决不能交给这种施工单位去做,他们送的是在工程上偷工减料的钱。”
   喀什百姓都知道,祝专员从不吃羊肉,只爱吃咸菜、豆腐。很多年后,有人问及此事,祝向民笑着说,怎么不吃羊肉啊?不这样说,我去检查工作,老百姓就非要给你宰羊。那些农牧民都不富裕啊,再不能给他们增加负担了。
   祝向民走了,带着对新疆深深的眷恋,他所建造的“工程”将永留新疆大地,永留新疆人心中。
  
  
  
  王铁男 风雪中登顶博格达峰
   文:高娃
  
   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海拔高度虽然并不惊人,却以雄伟的景色和险峻的地势而闻名,吸引着国内外登山爱好者纷至沓来。
   1998年8月4日,乌鲁木齐市的登山爱好者王铁男和他的队友张东首次登上了博格达峰,改写了中国人从未登顶博格达峰的记录(1998年《新疆日报》8月5日)。
   一
   6月27日,记者见到 59岁的王铁男。他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的高级工程师,也是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主席。两岁时,他就随父母从吉林省来到了新疆。“从小我就仰望着博格达峰,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进这座冰峰的怀抱。”王铁男说。
   1989年,王铁男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我从一本上世纪60年代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上看到了一顶‘人’字型帐篷,挖空心思研究了好久,自己踩着缝纫机,用了四天四夜终于做出了一大一小两顶帐篷。”王铁男说。
   1997年8月,王铁男背上自制的帐篷和帆布缝制的安全带,与几个登山的朋友一起向着博格达峰出发。计划用9天时间翻越天山,到达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
   在翻越了4300米的冰雪山涧,到达3700米的以肯起达坂下时,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气温瞬间降到了零度以下。到达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后,王铁男就病倒了,呼吸急促,身体浮肿,进入深度昏迷状态。“也许是博格达有意挽留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恰巧碰到了两个采雪莲的哈萨克少年,他们把我绑在马上,和队友们一起把我送到了医院。”
   后来,医生告诉王铁男的妻子成湛湘,如果再晚来一小时就没救了。成湛湘泣不成声,没想到王铁男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等治好病,我一定要好好锻炼几个月,明年再登这座雪山。”
   二
   从博格达峰回来后,王铁男和朋友们就成立了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并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下一次攀登。“当时我的工资也就500元左右,没钱买足够的冰锥,岩石锥和铁锁。就买了几个样品回来,找铁匠铺加工。许多年过去,再次攀登博格达峰时,仍然可以看到这些自制东西,它已牢牢地镶嵌在博格达巨大的岩石之中,成为我们首攀博格达峰的历史见证。”王铁男说。
   1998年7月18日,作为先遣队员,王铁男和队友们向着博格达峰再度出发。到达博格达峰脚下后,由于不熟悉地形,大本营搬了一次家。王铁男和队友们用了两天时间,抬着大锅从建好的营地往一公里外的新营地运送。“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抬着一米口径的大锅来登山的。”一位北京来的队员和王铁男打趣道。
   然而谁都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最终却登上了博格达顶峰。1998年8月2日,王铁男和队友们从C2营地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攀登,通过了博格达峰最险要的地段—魔鬼5080台阶。眼看着再攀登几百米,就达到峰顶,这时突然风云突变,顷刻间狂风夹着雪花席卷而来,对讲机里一遍遍传来大本营的声音,“天气不可能好转,请你们立即下撤。”
   看着近在咫尺的顶峰,谁都不愿意撤退。王铁男关了对讲机,带领队伍继续向主峰攀登。雪越下越大,积雪没过了队员的膝盖,队员湿透的裤子和手套都结成了冰,大家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到了8月4日,登山队就只剩下王铁男和张东两个人了。他们向顶峰发起最后的冲击。“在离顶峰还有十几米时,对讲机中传来了大本营的声音,‘我们看到你们了,加油!’。我拿着对讲机,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们都哭了。”王铁男说。
   1998年8月4日16时30分,42岁的王铁男成功攀登博格达峰,成为中国登顶博格达峰第一人。“当时我在外地出差,从《新闻联播》中得知他登顶成功的消息,激动得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我为铁男感到骄傲。”成湛湘激动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此后十几年间,以王铁男为代表的新疆登山探险者克服了种种困难,登上了一座座高山险峰。2007年5月新疆啤酒珠峰登山队首次成功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新疆著名登山家杨春风再赴珠峰,协助奥运圣火传递,被传为美谈。
   “只要高山在,我们就不会停下攀登的脚步。”王铁男说。这是新疆登山者的追求,也是新疆人的精神。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