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82377
    图片尺寸:2424X4310
    大小:7146KB/42876KB
    作者:谢龙
    分类:新闻图片->人物
    关键字:抗战老兵卢璋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图片ID号:13019105817
    图组ID号:19468
抗战老兵卢璋:曾给白求恩当翻译
(2/3)
2015年08月24日 19:28:34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抗战老兵卢璋(摄于2015年8月24日)。
组图说明:
  文、贾春霞
  
   他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日本侵略中国时,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之中。这位集老归侨、老八路、老援疆、老石油于一身的“四老干部”就是95岁的抗战老兵卢璋。
  
   2015年8月21日,在乌鲁木齐市明园石油局家属院,记者见到了这位耄耋老人。虽然已年迈发如霜降,听力也衰减过半,但卢老依然很健谈,对那段血与火的抗日战争岁月记忆尤其深刻。
  
   卢璋的祖父卢维庆是晚清翰林。卢璋的父亲卢海村排行老四,后在马来西亚经商。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当时看到日本人到处烧杀抢掠,心里对他们充满仇恨,暗下决心要把他们驱逐出去。”卢老回忆说,1938年8月,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任主任的表哥廖承志帮助下,18岁的卢璋一路辗转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此时,从加拿大来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也来到了敌后根据地。因白求恩不会说中文,部队要为白求恩配备翻译、秘书。卢璋正好从抗大毕业,因他曾在吉隆坡英文学校读书,英文功底好,中央卫生部就把他调派给白求恩当翻译。
  
   “第一次见到白求恩大夫的时候,他对我特别亲切,一点架子也没有。”卢老回忆说:“白求恩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对患者特别好,天气冷了,他把大衣脱下来给受伤的战士盖上;绷带不够,他把身上穿的衬衣撕下来给病人止血,病人都很爱戴他。”
  
   在卢老的印象中,白求恩工作起来十分敬业,他在野战医院能废寝忘食连续工作五六十个小时,周围的爆炸声也影响不了他。工作人员在手术前消毒工作如果做得马虎,会遭到他的严厉训斥。救治伤员的时候,助手递错了手术器械,他会将器械生气地扔在地上。
  
   半个月后,由于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转移到其他阵地,卢璋不得不结束自己短暂的翻译工作,和白求恩就此作别。离别前一天,白求恩问及他的志向,当时年轻的卢璋并没有明确的想法,于是白求恩建议他去学医。正是白求恩的这一建议,影响了卢璋的人生道路。
  
   之后,卢璋来到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后来该校被合并到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三年后,卢璋走上了从医之路,任新华通讯社卫生所所长。
  
   作为一名军医,卢璋难忘“百团大战”时,随部队上前线救治伤员的情景。当时军医的任务是,在战场上一经发现伤员,立即进行简单救护,比如包扎、消毒。对于无法继续战斗的重伤员,用担架抬到后方,转送到野战医院。
  
   “有一天,我们从战场上撤退的时候,突然觉得脖子上黏黏的,一摸,后脑勺在流血,这才想起来,冲锋的时候,被炮弹皮砸到了头,但当时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卢老说着摸了摸自己后脑勺,只见后脑勺上至今还有一块鸡蛋大小的疤痕。
  
   “我弟兄五人,其中有三人参加了抗日。”卢璋说,四哥卢誉标是空军流星大队的一名飞行员,先后参加河南、衡阳、长沙、汉口等地对日作战57次,战斗时间150多个小时,击落敌机多架,战功显赫,1945年4月3日执行任务时牺牲。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不能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更要有责任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白发苍苍的老人说道。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