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11265
    图片尺寸:2478X3538
    大小:1181KB/7086KB
    作者:韩亮
    分类:未找到图片分类
    关键字: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大河镇 李文学 皮影戏 农村文化 文化 演出 业余生活 皮影戏 传统艺术 传统文化
    图片ID号:1238410580
    图组ID号:1829
李文学的皮影人生
(8/10)
2013年11月27日 14:08:28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2013年2月1日,李文学在制作皮影道具。
组图说明:
  2013年1月30日,李文学得知我们专程采访他与皮影戏的故事,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开心的笑容。虽已是古稀之年,李文学依然显得精神抖擞。老人将我们引到他家后院的一间平房前,推开略显陈旧的木门,只见屋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道具。老人随手抓过一个,双手一撑,便兴致勃勃地表演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唱着对白。
   “最近我们刚排了一部新戏《十劝世人》,明天‘大河皮影自乐班’就要到镇上为乡亲们演出。”李文学说。每逢过年过节,皮影戏班都要为乡亲们表演几个新节目助助兴。
   李文学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22岁时从甘肃辗转来到巴里坤县,在这儿一待就是50年。
   老人说皮影戏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
   李文学回忆说,他的老家甘肃静宁县素有唱秦腔、表演皮影戏的传统。打小起他就喜欢看戏,只要听说附近哪个村子有演出,尤其是皮影戏演出,再远他都要赶过去。记忆力和模仿力极强的李文学,一部戏只要看几遍,就能哼出调、唱出词,模仿得有模有样。14岁时,李文学已经能登台演出了。从那时起,无论走到哪里,李文学都要把皮影戏道具带在身边,一有机会就拿出来耍耍。
   文革期间,皮影戏属于“封资修”的东西不让表演了,李文学的皮影道具也被烧毁。为了养家糊口,他干过木工、铁匠、泥瓦工,但是对皮影戏的热爱却一直没有停止。李文学的老伴冯秀珍说:“就在那段时间,他也不忘在家里关起门偷偷地哼两句。”
   这些年,李文学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5个子女都成家立业。闲下来的李文学又挂念起他的皮影戏,动起了表演皮影戏的念头。要表演皮影戏首先得有演出道具。
   由于材料和费用所限,李文学因陋就简用香烟盒、纸壳自己做道具,众多人物、动物形象都是他先在纸上画出来,剪好镂空后涂上颜色,再组合到一起。
   皮影戏表演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需要几个人同时配合演唱、演奏,有时一个人还要演几个角色。为了增加演出效果,李文学自己动手录制VCD用来播放唱腔,他在幕后操控皮影。准备好这些后,李文学就时不时地在村里给孩子、老人们露一手,过过瘾,有时也会应邀给附近村子的乡亲们表演。渐渐地,李文学的名声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2011年底,李文学把村里擅长戏曲表演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大河皮影自乐班”,带着大伙儿走街串巷,义务为乡亲们演出。皮影戏班的名气也越叫越响,在整个哈密地区都出了名,请他们出场的乡村也多了起来,李文学他们也是随叫随到。
   李文学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后来靠自学认识了很多字,现在看剧本都没问题。只要有剧本,我们就能排演出来。”李文学他们还经常自编剧本,反映身边的新变化。
   大河镇旧户东村村委会主任武彩玲说:“李文学他们表演的不仅是一些传统剧目,还自编自演,反映一些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特别受农民们的欢迎。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李文学说:“往后我还想把皮影戏搞得再精致一点,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不但让老人爱看,还要让年轻娃娃都喜欢看,喜欢演。”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