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141623
    图片尺寸:3648X5472
    大小:3079KB/21553KB
    作者:甄世新
    分类:新闻图片->农林牧渔
    关键字: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 现代麦客 农机手 农业机械化 收割机 小麦收割
    图片ID号:13722201339
    图组ID号:31829
追逐麦浪的“现代麦客”
(15/27)
2017年07月27日 20:36:29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2017年7月18日,沈青山与徒弟在装卸收割机头,准备转场第三家麦田。
组图说明:
  追逐麦浪的“现代麦客”
   本报记者 甄世新摄影报道
  又到一年麦收季,奇台县广袤的大地上麦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来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的农机手们像候鸟一样如期而至,他们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在金色麦田里“劈波斩浪”,被形象地称为“现代麦客”。
  7月17日,奇台县西地镇旱沟村,两台收割机正在麦田里不停地穿梭。
  “你家的地有多少亩,离旱沟村有多远,明天收可以吗?”正在地头休息的沈青山不停地接打着电话。
  沈青山家住温泉县哈日布呼镇,这段时间,他和搭档陈星申驾驶两台收割机从温泉县自西向东一路驶来,帮助各地种植户收割小麦。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两人各雇了一名驾驶员,每天9时到晚上11时,人歇机器不歇,一天下来可以收割800多亩小麦。
  沈青山今年62岁,曾是温泉县哈日布呼镇机耕队的一名农机手,二十世纪80年代机耕队解散后,他做起了职业麦客。30多年间,沈青山先后换了4台收割机,一台比一台好,价钱自然也是越来越贵。现在这台约翰迪尔S660收割机是沈青山2014年购买的,价值220多万元,既能收麦子,也能收玉米。
  今年35岁的陈星申和沈青山是同乡,看到老沈这些年当麦客挣了不少钱,6年前他也购买了一台收割机,跟着老沈一起走南闯北。
  “小麦成熟后不及时收割就会减产减质,因此麦收突出个‘抢’字,而且要会‘抢’。麦客心里都有一张全疆各地农作物成熟的时间表,新疆南北气候差异大,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掐准了时间节点就能抢到生意。”沈青山谈起他的生意经,“现在农村搞土地流转,种粮大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抢’生意要‘秀肌肉’、显实力,一般有两三台收割机联合起来作业,被雇主选中的机会就多。”
  沈青山指着地边停放着的两辆生活车说:“这里面有床有水,可以做饭。晚上我们就睡在车里,不用麻烦农户安排住宿。”
  中午时分,村民王学仁找到了沈青山。“我家的80亩地就在对面,你给收了吧。连收带运,每亩24元。”
  “收完这家,就收你家的。”沈青山爽快地答应道。
  80亩地,沈青山和搭档的两台机器齐上阵,1个多小时就收完了。
  “以前都说我们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村里推广规模化种植,加上机械化收割,种地可比以前轻松多了。”王学仁感慨地说道。
  晚上,雇主让麦客们到家里吃饭,沈青山也没客气。“都是老朋友了。”
  奇台县是全疆有名的种粮大县,小麦年产一直稳定在40多万吨。“县里基本实现了小麦种植、采收全程机械化,这其中就有这些外来农机手的贡献。这两年,一到麦收季节,就有300多台来自全疆各地的收割机来县里收割。”县农业局党组书记宁多刚说。
  为了方便沈青山们的出行,县里每年都在麦收时节开设“绿色通道”,还组织专人对外来农机手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设备维护上也给予技术支持。
  “明年我再买一台收割机租给别人用,壮大自己的队伍。”沈青山乐呵呵地说。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