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261318
    图片尺寸:1206X1900
    大小:6713KB/46991KB
    作者:本报记者宋士敬
    分类:档案图片->社会经济
    关键字:2008年 1979年 1962年 乌鲁木齐红山 红山公园 城市建设 历史变迁 老照片
    图片ID号:14118243572
    图组ID号:57761
乌鲁木齐的昨天与今天
(2/3)
2024年03月03日 16:31:07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1979年,几位女青年在红山上顶上遥望乌鲁木齐市。
组图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那些地标性的建筑如红山、二道桥、八楼等也伴随着乌鲁木齐的成长而成长,它们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片。
   红山位于首府乌鲁木齐市区中心,它像一条横卧的巨龙,高昂的龙头伸向河滩路。其海拔高度910.6米,因西端断崖山岩呈红褐色而得名。登上红山举目远眺,乌鲁木齐南部的城市景色尽收眼底。
   新疆日报老新闻摄影记者宋士敬在不同年代从红山上所拍的三张照片就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照片分明年代久远,那张60年代初拍的的照片,边角已有些残缺和泛黄,但是透过照片模糊的背景,我们依旧分辨出几个亲切的标志性符号,新华南北路、河滩、和西大桥。宋士敬说:“那时就那么几栋三层楼,老百姓住的全是土平房,但你们不要小看这块地方,那是当时乌鲁木齐市的“城里”啊!那时我们在进城之前先要进行一番策划,一般情况下,有这样三个规定模式:买东西,下馆子,看电影。那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匮乏。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不一样了,原来的河滩也变成了绿树环绕的公路,新华南北路两旁5、6层的楼房比比皆是。到如今那就更不一样了,我2008年在红山顶上拍的今日乌鲁木齐,连内地人看了都不敢相信,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的乌鲁木齐,一座座高架桥,就像彩虹似的,连接着一个个正在新建中的城区。乌鲁木齐也“长宽”和“发福”了,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就像是雨后春笋一样,不知不觉中拔地而起。原先70年代那些低矮破旧的楼房,逐渐被一些新颖别致的建筑所代替。从早先1985年建成的人民会堂,到今天的“银都”、“海德”等五星级酒店和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都标志着乌鲁木齐的城市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对外开放全面发展,市场繁荣,物流迅达,行政区达到七区一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235.9平方公里,总人口235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将近千亿元,在全疆生产总值及其它各项经济指标中占在四分之一以上的比重,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上,被誉为“中国西部明珠”。乌昌一体化的进程,为乌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