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31518
    图片尺寸:1754X3010
    大小:781KB/4686KB
    作者:甄世新
    分类:新闻图片->生态·环境
    关键字:湿地保护 艾比湖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梭梭林 梭梭 精河县 新疆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滴灌 节水 野生动物 鹅喉羚 管护员
    图片ID号:1259338441
    图组ID号:8099
艾比湖湿地重现生机
(2/25)
2014年06月27日 16:34:06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保护区管护人员将救助的天鹅放归大自然。
组图说明:
  2014年6月10日,记者跟随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翔一行驱车进入艾比湖湿地保护区,零距离感受艾比湖湿地的生态保护现状。
  从博乐市乘车出发4 小时后,我们来到艾比湖湿地东大桥管护站,一对哈萨克族夫妇接待了我们,他们是这里唯一的一对夫妻管护员。每天一大早,夫妻俩就骑着摩托车出行巡逻,监护着5.5 万平方公里的湿地。目前全球仅存的322株艾比湖桦的原始栖息地就在这个管护区内。
  离开东大桥管护站,来到一片一望无际的梭梭林并遇到了此地的承包人王勇。发生在王勇身上的故事很有戏剧性,他说:“十几年来,我因偷挖大芸,不知道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抓了多少回。2013 年开始,我们七八个人成立了精河县众望大芸种植合作社,与保护区开展合作,在1600亩沙荒地试种梭梭与大芸(肉苁蓉)获得成功。大芸生长靠梭梭,只有保护好
  梭梭才能种好大芸,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双赢。”
  正值盛夏时节,在艾比湖核心区的鸟岛周围,蓝色的湖水微微荡漾,岸边茂密的芦苇绿意正浓,湖中嬉戏的水鸟婉转啼鸣。艾比湖湿地可谓鸟类的天堂,据统计,每年在鸟类繁殖和迁飞的季节,艾比湖聚集的天鹅、大雁、野鸭等水鸟超过100 万羽(只)。有意思的是,现在的鸟岛管护站站长徐伟说他曾经也做过破坏湿地环境的事。7年前,徐伟还是兵团第五师82
  团良种繁育站的牧民,不仅放牧自家的200 多只羊、18匹马,还代牧周边数十家农户的四五百头牛。每年4月中旬至10 月底,徐伟和其他牧民就在艾比湖周边湿地放牧,导致这里的荒漠植被“永远长不大”,这让艾比湖本就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2007 年,在新成立的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劝导下,徐伟放下羊鞭,专职保护鸟岛一带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不让牲畜啃食植被。
  艾比湖是自治区第一大盐水湖。建国初期湖水面积为1200 平方公里,如今湖面已萎缩至500 平方公里左右,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中国西部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直接威胁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据高翔介绍,艾比湖湖面萎缩主要是由于生态型缺水造成的。究其原因:第一,由于过度垦荒和乱砍滥伐,多条补给河流下游河道出现断流状况;第二,气候变化、区域性降水减少,导致水资源损耗超过补给水量;第三,地理位置和特殊形态结构也是导致湖水严重蒸发流失的重要因素;第四,受人为活动因素影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艾比湖流域曾存在大量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等现象。长期从事艾比湖生态多样性研究的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海鷹说,只有增加艾比湖入湖水量,扩大湖面,提高湖滨地下水位,维系和发展现有湖
  滨植被,才能有效改善艾比湖目前的生态环境,使艾比湖不至于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转向保护者,王勇和徐伟身份的转变象征着艾比湖生态环境保护正逐渐向好。近年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围绕“节水、保湖、育林、固沙”的方针,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荒漠生态治理、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农业、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
  距艾比湖畔三、四公里远的地方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淡水湖泊,有人在这些湖泊里养殖了螃蟹。湖泊周围一望无际的金色芦苇随风轻扬,天鹅和野鸭在湖中畅游。远处的沼泽间密密实实长满了红柳、梭梭和胡杨,鸟儿在灌木丛中欢唱。
  如今,一片1.5 万亩的人工湿地恢复区已出现在艾比湖边上,成片成片茂密的芦苇,让这里成为鸟类迁徙时中途补给和繁殖的乐土。徐伟告诉记者:这片一度消失的艾比湖湿地如今正在恢复生机。现在,湿地周边第五师的耕地都实现了滴灌,博州也在大力推行滴灌技术,如果节约下来的水都能注入到艾比湖,艾比湖的生态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今年4月,新疆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公布,艾比湖湿地新增近4万亩。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