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65846
    图片尺寸:2865X4134
    大小:3977KB/23862KB
    作者:邹懿
    分类:新闻图片->科教·卫生
    关键字:辉煌60年新疆故事·图说 镜头中的60年 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中心卫生院 医疗卫生 医疗条件 医疗设施 牧区医疗卫生的变化
    图片ID号:1288683867
    图组ID号:16207
从农家小院“走”出的乡镇卫生院
(1/8)
2015年04月13日 18:42:01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对比1
  1961年8月,红星公社卫生院医生深入夏牧场为牧民诊疗。
组图说明:
  卫生院,牧民生命的守护神
   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中心卫生院的前身是新源县红星公社卫生院,成立于1953年。1961年8月,新疆日报记者范博到新源县采访了当时在卫生院工作的达吾列提别克·阿亚甫别尔根,并拍摄了一组红星公社卫生院的系列图片。今年3月,当记者再去新源采访时,当年的达吾列提别克已是83岁的老人了,身体硬朗的达吾列提别克和妻儿依然住在巩乃斯河畔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记者拿出老照片,达吾列提别克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到红星公社卫生院工作,先做了一段时间护士,后来又当医生又是会计。当时的第一任院长是俄罗斯族医生革洛甫,药剂师、护理员、医士分别来自塔塔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卫生院由一个比较大的农家院落改造,设备也相当的简陋,只能治疗一些头疼脑热、感冒发烧之类的疾病。六七十年代,红星公社卫生院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期。现在的医疗水平比当年不知道好多少,我还记得当时的第五任院长布拉提别克总是急匆匆地背着药箱、骑着马,和牧民一起往山里飞驰而去,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满天星星,虽然疲惫不堪,可挂在他脸上的却是拯救牧民生命后的欣慰笑容。在牧区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就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进入80年代,卫生院也吸收了很多新鲜血液。有从学校毕业分来的,也有从别的卫生所调来的。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就是1983年从其他卫生所调来的医生。
   阿不都赛买提说:“那时候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学习、奉献,要继承赤脚医生的传统。1984年9月,伊犁地区撤销公社、大队建制,设立乡(镇)、村。1994年,撤销阿热勒托别乡设阿热勒托别镇,卫生院改名为阿热勒托别镇中心卫生院。随着阿热勒托别镇人口的不断增多,每天都会接诊和出诊,医生的地位也是逐年提高,牧民们见了我们都竖大拇指。”
   阿热勒托别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田念说:“2011年4月以来,国家、自治区、新源县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大大改善了阿热勒托别镇的就医环境,投入282.4万元完成了1864平方米的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中心卫生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机在内的各种医疗器械,都能让该镇6村一场的农牧民享用。”2013年1月12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家“省、县、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平台在新源县人民医院正式开通。阿热勒托别镇中心卫生院还进行了首次远程会诊。
   “卫生院从农家小院的规模到现在有三层综合病房楼,换了三个院址,融入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国家一如既往的支持。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们的医护人员轮流到县直的三家医疗机构工作学习,有的还去了扬州,学习内地的先进经验,为阿热勒托别镇培育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全科医生。”田念说。□达吾列提别克等口述□本报记者邹懿整理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