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79323
    图片尺寸:1222X1772
    大小:576KB/3456KB
    作者:加尔肯·依马曼德
    分类:新闻图片->农林牧渔
    关键字:镜头中的60年 牧民生活的变迁 牧民定居工程 定居兴牧 安居富民 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牧民 刺绣 骆驼奶制品 双语幼儿园 牧民定居点 毡房 马背医生 卡拉卓嘎舞蹈
    图片ID号:1292891355
    图组ID号:18895
定居兴牧开启牧民幸福生活
(2/36)
2015年06月03日 13:43:12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2013年5月12日,青河县阿热勒乡杜尔根村的牧民努尔别克与妻子在挤驼奶。自2008年从两头骆驼开始从事驼奶经济的努尔别克一家至今已发展到40头骆驼,走上致富之路。今年3月被青河县评为“自助创业家庭”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更加坚定了致富的信心。
组图说明:
  见证者说:
   安居乐业不再是梦想
   阿森·朱马德里口述 本报记者 加尔肯·依马曼德整理
   1966年,我们家就在克朗河边的喀拉布尔根村放牧。当时我13岁,居住在用三根棍子支起来的“霍斯”(简易小毡房)里,后来又搬迁到额尔齐斯河边的阿克阿热勒村放牧,当时的住房是土石房子。生活困难,赶着牛羊上山、下山、辗转春秋冬牧场,居无定所,靠天吃饭,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简易的棚子在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全家就得躲到山坳里避寒。以前住的地方没电、没暖气,非常艰苦。过去三十多年,牧区一直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不稳定局面。牧民的收入很少,孩子也没好好上学,人生病了,也没地方治。
   2009年,阿勒泰市把牧民定居工程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出台各项优惠政策。2010年以后,我家从额尔齐斯河边搬迁到阿勒泰市阿苇滩镇毕依克哈巴克村定居,成为定居兴牧工程的受益者。国家出资为我们免费盖了120平方米的房子和150平方米的暖圈,院子占地4亩,冬天圈养100多只羊,20多头牛很方便。如今,定居让我的孙子们就近读书,我老伴儿的风湿关节炎也能在这里的卫生院做固定治疗了。我们种了120亩地的苜蓿,还买了拖拉机和小货车,我们村的牧民通过卖奶子、搞育肥,跑运输等增加收入,有的将牲畜交给别人代牧,自己在种植和家庭养殖上下功夫;有的边经商边种地,在种地的同时开办商店、经营农家乐、跑跑小生意;有的把地租给别人,自己给种地大户打工,同时有两份稳定收入。现在,我们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相关链接:
   2009年至今,阿勒泰地区累计实现标准化牧民定居25261户、10.59万人,分别占牧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7.4%、58.66%。同时,草原生态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畜牧业生产模式也从过去的单一、封闭向多渠道、多元化、市场化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赢。
   新疆遵循牧区自然规律、牧业发展规律和牧民生活规律,逐步探索出符合区情民情的游牧民定居和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的新模式,并按照“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保生态”的目标,坚持“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做到牧区水、电、路、房、圈、草料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
上一张 下一张